雾霾肆意纵横,PM2.5被人们深恶痛绝。看不清前进的道路,蓝天白云的天气是一种奢望。在“等风来”的日子,防雾霾口罩日益变得更为重要。

      申请数量增长

    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据,截至2015年12月10日,共有265件专利申请与防雾霾口罩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紧密相关。

  我国首次出现涉及防雾霾口罩的专利申请是在2007年,这种保健口罩主要利用至少一层具有一定经纬密度的竹炭纤维布来实现过滤功能,以减少人体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当时雾霾天气还未肆虐,公众的关注度不高,但其却是利用创新技术进行防雾霾斗争的萌芽。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日后的雾霾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慢慢的开始受到关注。

                        

 

  在2008年至到2012年,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发展的较为缓慢,仅为有4件。

      到了2013年,“雾霾”开始肆虐,成为举国上下都在担心的气候问题。有报告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这一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得到了迅速发展,急速增加至40件。

  2014年2月20日至26日,持续7天的重度雾霾天气是北京市数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空气质量污染最严重的一次,部分站点PM2.5小时浓度达到“爆表”程度。北京人民几乎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雾霾口罩成为了北京人民出门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年,雾霾口罩防护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继续攀升并首次突破100件,达到147件,2014年成为该领域年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年份。2015年相关专利申请量为73件,其中有部分申请还未公开。

  数据表明,在我国涉及防雾霾口罩领域的专利申请中,申请人全部是国内申请人,申请量10件以上的省市包括江苏(40件)、北京(21件)、上海(16件)、湖北(14件)、安徽(12件)、天津(11件)、浙江(10件)、河南(10件)。国内专利申请中,有130件是个人申请,占总申请量的49.1%,公司及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04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量为31件。

  科技带动技术 雾霾口罩KO雾霾 

  该领域专利申请中,相关技术主要体现在除尘防霾的原理,例如,采用物理过滤或吸附等实现方式的相关专利申请达245件,占申请总量的90.6%。此外,还有4件专利申请利用磁片产生的洛仑兹力使得颗粒物远离吸入通道。

  在该领域专利申请中,从设计工艺来看,大多采用静电滤层、活性炭滤层、抗菌层、纤维材料层等多层复合结构达到防雾霾效果。为便于更换滤芯或滤片,该领域专利申请提供了可拆卸的设计方案(44件);为达到药物治疗和营养保健的附加效果,少量专利申请涉及在多层复合结构中直接填充药物袋(8件)或在制备吸附剂过程中添加营养物质(5件);出于对口罩的紧密贴合、佩戴舒适、透气性好的要求,有些产品还提供了鼻梁压条以及类似压紧机构、耳挂、头带(共25件)的实现方式,同时为保证透气性,19件专利申请给出了呼气阀或呼吸阀的设置。

  从防雾霾口罩领域专利申请涉及的主要技术来看,国内申请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物理防霾方面,涉及化学防霾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增强该方面的研发能够有效加大“治”霾力度,丰富防霾的技术手段。此外,防雾霾口罩的设计工艺也应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口罩的防霾效果和使用率。防雾霾口罩行业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经有部分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但这类企业为数不多,随着防雾霾口罩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由于产品面料、过滤性能、设计工艺、透气性等都需要专业研发及反复测试,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国内企业应加大防霾口罩的专利技术含量,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