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日益加大。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维护其权益至关重要。其中,如何判定近似商标,成为众多企业和商家关注的焦点。


一、近似商标的认定标准

(一)视觉比对
“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在视觉上几乎毫无差别。而 “商标近似” 则复杂一些,当被控侵权商标与原注册商标对比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色彩,又或是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呈现相似状态,抑或是主体形状、色彩组合近似,且同时使用时易使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就可判定为近似。

(二)判断准则
以公众注意力为标准:判定过程中,要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考量。比如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会进行过于细致的观察,所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很关键。

多维度比对:既要对商标进行整体的比对,也要关注主要部分的比对,并且这种比对要在隔离状态下分别进行,避免相互干扰。

考虑商标特性: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也是判定近似的重要因素。知名度高、显著性强的商标,更容易被公众识别,在判定近似时标准也会相对更严格。

二、商标侵权行为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商标使用侵权:未经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具体又分为四种情形,涵盖了商标与商品的不同组合相似情况。
销售侵权商品: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同样构成侵权。

标识侵权: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类伪造、擅自制造的标识,也是违法行为。

反向假冒: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后将商品再次投入市场。

其他损害行为:像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文字作为企业字号突出使用,复制驰名商标用于不同商品,将相似文字注册为域名进行电商交易等行为,也属于侵权。

了解近似商标的判定规则和侵权行为,能让企业更好地保护自身商标权益,避免陷入商标纠纷,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