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商家秉持着“先打响产品名气,再注册商标”的策略。然而,这种做法犹如在商业版图上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极易引发一系列棘手问题,商标侵权便是其中之一。一旦商标出现问题,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那么,在网络环境中,究竟哪些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呢?


域名使用暗藏侵权风险
网络域名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将域名当作实施商标侵权的工具。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网络域名中包含他人注册商标文字的关键单词、字母等,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时,就可能构成商标侵权。例如,某知名运动品牌注册了特定商标,若有人将与该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利用该域名开展运动用品销售业务,这种行为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严重损害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属于商标法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还有一种更为恶劣的情形,是恶意抢注他人注册商标名称为域名。行为人明知某些商标、商号或其他标识的文字组成享有知识产权,却故意将其注册为自己的域名,随后以高价卖给该知识产权所有人或其竞争对手,企图从中谋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网页内容使用不当成侵权“重灾区”
网页是企业展示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窗口,但部分商家却在网页内容上动起了歪脑筋,随意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标、字号、商品(服务)名称。他们将他人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图像直接照搬到自己的网页或广告图中,试图“蹭热度”;或者将他人商标的图形稍作修改,设计成自己网页的图形,误导消费者;甚至在网络链接中,也随意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标、字号、商品(服务)名称作为链接标志。这些行为都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商标专用权,让消费者在浏览网页时产生混淆,损害了商标所有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利益。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企业在网络经营过程中,务必增强商标保护意识,避免触碰商标侵权的红线,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