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问题时有发生,即便已注册核心商标,仍可能面临品牌权益受损风险。因此,不少有远见的企业会提前布局防御性商标,以此筑牢品牌 “防护墙”。但很多人对防御性商标的范畴、获取方式存在疑问,比如哪些商标能被认定为防御性商标,这类商标能否通过转让获得呢?


从当前商标分类及市场实践来看,第 35 类商标是最常被用作防御性商标的类别。这一类别涵盖广告宣传、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企业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至关重要。无论是线上平台的品牌曝光,还是线下门店的商业活动策划,第 35 类商标都能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避免他人在核心推广领域抢注商标,影响品牌发展。正因如此,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意识的企业,注册第 35 类防御性商标已成为保护品牌的重要举措。

不过,由于商标注册存在 “在先申请” 原则,部分企业可能会遇到心仪的第 35 类防御性商标已被他人注册的情况。此时,通过商标转让获取所需防御性商标,就成为了一种可行的选择。但在进行防御性商标转让时,企业并非可以直接办理,而是需要先做好商标转让查询工作。查询内容包括转让商标的法律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抵押或侵权纠纷、商标权人信息是否清晰等。只有确认商标无潜在问题,才能降低转让风险,保障企业自身权益。同时,企业也需知晓,防御性商标并非仅限第 35 类,在与自身主营业务相关的其他类别中,注册类似或关联商标,同样能形成多维度的品牌防御体系,进一步提升品牌保护力度。

此外,在防御性商标转让的流程和准备工作上,与普通商标转让并无本质区别。企业需要准备齐全的转让材料,如商标转让申请书、转让双方的身份证明文件、商标注册证复印件等,同时还需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转让费用。虽然商标转让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但并非绝对没有失败可能。例如,若转让材料填写不规范、商标权存在争议未解决,都可能导致转让申请被驳回。因此,企业在转让前需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要求,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确保转让过程顺利,及时获得所需的防御性商标,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