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报道,在近年来,外国游客喜欢的旅游纪念品中,除了日本的马桶圈,韩国的化妆品,法国的香水,英国的时装,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却是看熊猫,登长城,游古迹,除了吃的,纪念品屈指可数。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人不明白,今天麦豆终于找到了答案。

对于我们大部分出国旅客来说,购买旅游纪念品要的不是实惠,而是大牌,品质,独一无二,而在中国,旅游产品匮乏,商标品牌在旅游纪念品种更少。不仅游客感受深切,业内人士更是震惊。在前不久结束的2017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评委们发现,经过层层选拔的参赛产品中,居然有三分之二的参展商品连注册商标都没有,更别提说成为驰名商标了。文化创意、地方特色又从何谈起?旅游产品的短板该如何补齐?

 

这次17年的国际旅游节大赛,虽然品种齐全,未注册商标的多达600多件,有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860件特色旅游商品同台竞争,但是主办方在经过筛选后发现,也就是说,实际只有200多件注册了商标。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陈斌表示,商家对旅游产品品牌的漠视,让他们非常震惊,“这次算是无心插柳,我们这次强调品牌,必须有商标注册证,才能参加、才能入围。证明商标是你的,才能证明品牌是你的。结果,最后所有评委都惊呆了,如此多获过奖的商品,居然没有商标注册证。”

这也表明了很多厂商对于知识产权的不重视,如果不注册商标,游客怎么样才能下次一眼在众多纪念品中了解到这是他想买的,品质再好,那也只能是一次性购买的生意。陈斌指出,没有注册商标,说明这件参评产品可能从法律上而言,根本不是送选单位的,评奖也无从谈起,仔细一查,真有不少公司的产品早就被他人抢注商标,“换言之,这个品牌不是你的,甚至有些企业马上去注册,一查询,他认为是自己的牌子,其实商标早已经被别人注册。尤其我们传统的农副类、土特类的产品,没包装没商标,此现象很突出。”

在我国,在景点中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全国通用的旅游纪念品,甚至在某宝都能买到,而往往,这些是没有品牌象征,也不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别说品质和品牌的打造了,想做出一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展示给我们的国际友人,相信商家们还是需要多花点功夫。我国的旅游商品发展才刚刚起步,游人在我国的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旅游产品的商标品牌塑造,易说难做。除了简单注册商标之外,如何设立文创产品?如果想快速成为大品牌,可能买商标也会成为不二的选择,如何把产品和旅游相结合?这都要下功夫琢磨,花精力打造。为什么国内旅游品牌如此匮乏?我们何时才能有自己的“熊本熊”?

除了品牌保护之外,张杰还透露了旅游景点销售商品千篇一律的“秘密”,黄金地段租金高昂,商家为了盈利,还处在“能坑一个是一个”的阶段,“千篇一律,没有品牌附加值,没有特色,这只是表象。其实根深蒂固的是旅游市场不是良性竞争的市场,因为现在各地旅游景区大量游客涌入以后,房东开始拼命涨房租。做品牌或者做文化,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环境。在高昂的房租压力下,很多商家没有办法潜心打造品牌、做原创。”

600多个参赛产品,三分之二都没有品牌,旅游景点销售产品千篇一律,推不出特色产品。面对这些问题,从业多年的张杰认为,还是做得不够好、品牌不够强,等某天国产品牌兴起、国产设计得到保护,山寨就无处遁形,千篇一律、坑一个算一个的“小商品”才会远离旅游市场,“其实,各种日用商品可以变成文化的载体。对实用性商品注入文化,它就是当地有特色的文创商品。实际上,最大的问题还是自身品牌不够强大。山寨所呈现的产品设计和和我们的正版确实类似,但是品质、设计理念都会略有不同。因此,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品牌不够强大。”

如何建设好旅游商标品牌,还是一条很长的路,首先是人们对于商标的重视,再是对于商标的理解。商标品牌不是说注册成功率是百分百的,并且具有独占性,只有甲公司注册了,那么乙公司就肯定注册不下来了,所以存在很大的市场竞争关系,同时甚至有些国外的企业也在抢注国内的商标,因此,也是大部分企业选择买商标,而不去花时间注册商标的原因。只有质量稳定,具有中国特色,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商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