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世界里,人们常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现实中,商场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即便买卖做成了,有时也会让人心里觉得不舒坦。大家都憧憬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可这在商场中真的存在吗?如果要给商战下一个定义,“时间就是金钱”这句箴言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众多企业主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精心雕琢自己的品牌,选择了商标转让这种快捷的方式。然而,许多企业对商标市场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由于创业初期预算有限而倾向于购买低价商标。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商标为什么会低价出售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首先,被转让的低价商标可能存在类别不全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商标原本注册了10个小类,但最终成功申请下来的仅有1个小类,这样的商标被称为残标。由于其注册类别残缺,自然在转让时价格就比较低。这就好比一个不完整的商品,其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其次,被转让的商标专用权可能并不稳定。依据《商标法的规定,如果一个已经注册的商标在三年内毫无正当理由未曾被使用;商标合法权益人随意更改注册信息却未及时到商标局备案;存在恶意抢注情况或者商标已经成为通用名称的,这些商标都有可能被商标局注销。这样的商标,其所有者的商标专用权岌岌可危,注册商标随时有被注销的风险,所以才会以低价进行转让。这就像是一颗随时可能消失的“流星商标”,看似便宜,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再者,被转让的商标可能是联合商标分割转让的情况。联合商标是商标合法权益人拥有的系列商标,只有联合使用时才具备应有的显著性。一旦进行分割转让,就会丧失这种显著性,从而无法体现商标的真正价值。因此,作为被转让方,在接受转让的注册商标时,务必深入了解情况,千万不要接受分割后的联合商标。这种分割转让联合商标的情况,也是商标低价转让的一个原因。这就如同把一套完整的精美瓷器拆开出售,单个的瓷器再也无法展现出整套瓷器的价值。

最后,被转让的商标可能没有进行全部转让。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在转让商标的过程中,商标注册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其他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都应当一并转让。所以,当被转让人受让注册商标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确认是否全部转让。如果只是转让了部分商标,那价格肯定会比较低廉,这种看似便宜的交易背后,实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可能会给被转让人带来诸多麻烦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总之,在商标转让这个复杂的商业行为中,企业务必小心谨慎,对可能存在的陷阱保持高度警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