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授权与商标许可在品牌运营中常被混为一谈,实则存在本质差异。厘清二者法律边界,对品牌方和合作商均具有重大风险规避价值。本文从权利属性、使用范围、法律后果三个维度,系统解析这两大概念的核心差异。


一、权利来源的本质区别
商标授权是基于商标专用权产生的特殊权利让渡,包括转让、质押等资本化运作。而商标许可是商标权人允许他人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注册商标的法律行为,其本质是用益物权的临时让渡。

二、使用权限的梯度划分
商标许可细分为三种类型:

普通许可:许可人可授权多个被许可方,适用于经销商体系
排他许可:禁止许可方在特定区域授权第三方,常用于区域代理
独占许可:被许可方取得唯一使用权,适用于特许经营模式
商标授权则涉及权利转移,如转让需办理变更登记,质押需进行备案公示。

三、法律风险的三重防控

备案公示义务:商标许可合同须向商标局备案,未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质量监控责任:许可方需监督被许可方商品质量,否则承担连带责任
期限约束条款:普通许可最长不超过10年,到期后需重新签订协议
四、实务操作四大要点

明确约定商标使用范围(核定商品/服务项目)
添加商标贬值风险条款(如被许可方不当使用时的救济措施)
设置商标维护义务(如被许可方需配合提供维权证据)

约定争议解决机制(优先选择仲裁条款提高纠纷处理效率)


五、特殊场景应用提示
在OEM代工模式中,应签订"商标使用许可+质量双重保证"协议;跨境电商合作需特别约定海关备案责任主体。品牌方应建立商标使用监测体系,定期核查被许可方是否超出授权范围。

商标授权与许可是品牌运营的两大法律工具,正确区分二者性质、精准设计合同条款,既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延伸,又能有效规避商标淡化风险。建议企业在开展品牌合作时,由专业法律团队对协议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权利让渡的合法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