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商标” 常常以诱人的姿态出现,吸引众多企业目光。然而,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实则暗藏重重风险。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深入了解低价商标背后的潜在隐患十分必要。


价格是衡量商标价值的重要指标,过于低廉的标价往往违背市场规律。一枚正规商标从注册申请、维护管理到市场培育,都需投入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若商标售价远低于常规成本,如明显低于千元,极有可能存在问题。这类低价商标或许已临近有效期,却未在交易中明确告知,企业购入后需耗费额外成本续展;也可能正处于异议、撤销等法律纠纷中,一旦接手,企业将无端卷入法律风波,后续维权成本难以估量。

低价商标交易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服务缺失的风险。部分以低价吸引客户的交易方,多为非正规小机构,组织架构松散,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一人身兼多职,难以对商标交易各环节进行精细化处理。从前期商标尽职调查,到中期协议签订、文件提交,再到后期手续办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或埋下法律隐患。相比之下,正规商标交易机构流程规范,分工明确,能凭借专业能力为交易保驾护航,确保各环节合法合规。

企业购买商标时,除关注价格,更要重视商标的类别属性。不同行业对应不同商标类别,若因贪图低价而忽视类别适配性,后续使用中不仅无法得到法律有效保护,还可能因侵权面临法律责任。因此,理性看待商标价格,选择正规渠道和专业机构,才能规避低价陷阱,让商标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