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


依托互联网发展,电商也随之崛起,发展神速。随着全球互联网联系愈发的密切,电商也在不断的扩张,逐渐跨境发展,也导致了商标侵权事件的频发,对此不少电商平台对入住商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是国内的京东、天猫、淘宝等等,商标已成为准入门槛。


先来看几个例子

1)1989年,北京市药材公司发现其“同仁堂”商标在日本被抢注。经过我国商标局的“同仁堂”驰名商标认证,最后撤销了日本抢注的“同仁堂”商标。


2)1999年,西门子合资公司抢注中国海信商标(HiSense),西门子公司在与海信就商标转让问题进行谈判的同时,将海信告上德国科隆地方法院。经过充分磋商,西门子与海信就商标问题最终达成和解,海信商标物归原主。据媒体报道,最终海信回购商标的价格为50万欧元。


3)2001年,联想开始全球化发展步伐,却发现联想的英文名Legend在全球竟被100多家公司注册过商标,行业遍及娱乐、汽车等。迫于无奈,联想在2003年花费巨资更换“Legend”为“lenovo”。


以上的例子都是国内的一些商标在国外被他人抢注,面对这些情况,跨境电商对商标和专利侵权愈发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境企业意识到对外贸易中涉外商标等知识产权的重要。今天,麦小豆想和大家说一说跨境商标注册和应对侵权的策略。



跨境电商商标

对于电商而言,很多时候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和制造商或销售商的商誉紧密相连。商标除了用来打击假货,也可以防止对手的不正当竞争。


作为跨境电商卖家,海外商标注册及使用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商标申请一定要合理规范,不能提供虚假证据,同时要保留相关证据。比如第一个在美国使用这个商标的证据, 这都是以后维权要打官司时候的重要文件;


2)跨境电商新产品上市一定要仔细排除商标侵权风险。


3)若是不幸被告商标侵权,跨境电商企业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立即停止销售被控侵权的商品,这一举动并非承认侵权,而是尽可能降低有可能的赔偿数额;其次是聘请合适的律师处理案件。由于是跨国商标诉讼,聘用的律师最好有当地营业执照的当地律师,同时也要注意聘用的而律师要有一定代表中国的诉讼经验;再次要尽力寻求诉讼期间的调解。在知识产权诉讼判决前,可以寻求调解,多数案件在判决前都已经和解,对于中国商家而言,由于高昂的诉讼成本,多数案件符合商业利益的策略还是尽快调解;最后是商户抱团降低诉讼成本。国内中小企业商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尤其是外贸企业,应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学习国外的相关法律,在保证不违法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一旦侵权,可采取抱团签约律师降低诉讼成本。



总之,跨境电商要特别注意预防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比如在新产品上架之前一定要做仔细的调查,排除侵权风险,重要的产品,或者牵涉到专利技术的产品就需要找专业人士来提前做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国外的诉讼费用比较昂贵,提前预防可以最有效的降低法律风险,从而也降低运营成本。否则,刚刚转型的跨境电商遭遇知识产权侵权,当头一棒,身先士卒。


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虑跨境发展之前,就要做好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防御,避免在跨国发展过程中遇到侵权事件。以上就是麦小豆为大家总结的一些跨境电商需要注意的点,有其他知识产权问题,欢迎前来联系麦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