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对于学生党而言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天气炎热,放假在家,在空调房间里,吃着零食看着电视,不要太舒服!各大卫视也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出各种新剧,新的综艺节目,追剧都来不及啦!


浙江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可以称得上是大家热追的综艺节目之一。但是,该节目从开播以来多次陷入侵权风波,今年第七季即《奔跑吧》第三季刚完结不久,该节目又开始了维权之战。

《跑男》与搜狐杠上了,惹上版权风波!

7月25日,浙江广电因搜狐公司视频侵权而与其对簿法庭。


浙江广电认为,搜狐视频侵权,还给浙江广电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搜狐未经许可便将《奔跑吧兄弟》视频上传到自身平台,浙江广电集团诉称,2018年4月,其发现搜狐公司未经授权许可,在明知其系涉案作品《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奔跑吧兄弟(第三季)》著作权人的情形下,将其花费巨额资金制作的涉案作品完整的每期节目剪辑成独立长视频,上传于搜狐公司经营的视频网站,向网络用户提供播放并获得巨额点击量,严重影响了浙江广电集团就涉案作品在网络传播领域的正常销售授权。


经逐核对,视频总体播放量及单个视频播放量均极高,视频上均附有片头贴片广告、暂停广告、静态角标广告、片尾贴片广告,为其带来巨额广告收入,而给浙江广电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浙江广电集团请求杭州互联网法院判令搜狐公司停止播放并删除在其官网tv.sohu.com违法上传的《奔跑吧兄弟(第二季)》24段视频、《奔跑吧兄弟(第三季)》节目7段视频,判令搜狐公司赔偿浙广集团经济损失478.3339万元及合理开支100万元,且两案诉讼费用由搜狐公司承担。

《跑男》与搜狐杠上了,惹上版权风波!

搜狐认为,浙江广电的控诉与事实不符。搜狐公司说浙江广电集团所述事实部分不实,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搜狐公司对于《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三季)曾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期限自浙江卫视首轮播出之日起1年,并享有到期后15日的缓冲期。到期的作品,搜狐公司收到诉讼材料立即做了下线处理。


根据行业惯例,电视台或者其他影视剧著作权人,在影视作品正式发行前,与视频网站存在资源互换,借助网络的强大影响力给自己的影片带来宣传最终达到高收视率,因此搜狐公司网站有规律地呈现4分钟以内的片段。涉案作品系大型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短短的几个片段并不会对浙江广电集团的作品构成实质性替代,浙江广电集团也不会因此遭受损失。


搜狐公司还认为,浙江广电集团计算的搜狐公司收益无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搜狐公司广告收入并没有浙江广电集团所述那么高。按照行业惯例,综艺节目的热播期限为1年,随着时间延长,搜狐公司网站广告并不是按照点击数来计算收益,而是按照广告展示完毕和用户数量来计算,与点击量无关。涉案作品上播放的广告,均是全平台普投,失去热度的影视作品,也不会有客户对该内容进行定投。在搜狐公司网站中数以万计的视频中有投放广告,涉案视频仅九牛一毛,搜狐公司从涉案内容中获取的收益微乎其微。

《跑男》与搜狐杠上了,惹上版权风波!

针对涉案双方的上述主张,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有三:


第一,涉案视频的法律属性——是否属于类电作品?

类电作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本案中《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三季)的形成包括了编剧、导演、台词、音乐等因素,但是否属于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存在争议。本案将《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剪辑成的上、下两集视频,《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剪辑成的4分钟以内的视频的法律属性应当如何定性?涉案视频与短视频有何区别?应结合涉案视频的长短、主题、表演方式、传播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定。


第二,搜狐公司以片头片尾贴片广告、暂停广告、插播广告、不定时静态角标广告标识等方式获得利益,是否应当作为侵权获利范畴;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本案中的几种广告形式是如何获得收益的?收益如何进行计算?能否计入侵权人的实际获利?应结合相关授权合同约定、网站广告的点击数、广告展示完毕和用户数量、视频广告行业惯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跑男》与搜狐杠上了,惹上版权风波!

第三,如果侵权成立,涉案视频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如何确定,侵权损失如何计算。

浙江广电集团主张搜狐公司剪辑上传的视频节目总体播放量及单个视频播放量均极高,并在视频上附有片头贴片广告、暂停广告、静态角标广告、片尾贴片广告。搜狐公司主张涉案视频的点击数量大多数是在热播期形成的,热播期过后,网站广告并不是按照点击数来计算收益,而是按照广告展示完毕和用户数量来计算,而且涉案网站上播放的广告,均是全平台普投,并非是客户对该内容进行的定投。浙江广电和搜狐公司的陈述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双方对于涉案视频的属性、收益和价值等说明不同,但都试图找出一切能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


由于短视频来势迅猛,国家虽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过法律制定的速度始终跟不上其发展速度。但本案最终还是要由法院综合涉案视频的市场价值、侵权获利及合理开支等因素予以综合评判。法院将根据庭审查明事实对两案择期进行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