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商标,简单来说就是权利人未曾使用的商标。当下,我国经济形势向好,对商标的需求与日俱增,可闲置商标的数量却依旧庞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呢?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是导致商标闲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不少企业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重组,甚至停产、破产等困境。在这混乱的转型期,企业往往因忙于应对各种棘手问题,又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没意识到商标作为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从而忽略了商标管理。有的商标注册人离世后,商标更是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最终沦为闲置商标。

部分实力强劲的企业,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考量,会采取防御性措施,大量注册暂时未投入使用的商标。随着这类企业数量的增多,商标注册量大幅攀升,商标剩余现象愈发普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全方位保护商标专有权,注册了各式各样的商标,但实际使用的却寥寥无几,大量商标就此被闲置。

还有些企业,在同一类主要商品或服务中注册了众多不同商标,可最终仅选用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这种低效的商标利用方式,使得其余商标只能闲置一旁。

另外,商标局在审查时,主要聚焦于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对具体资格审查相对宽松,相关法律也未对注册人注册商标的数量作出强制规定。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他们妄图通过匆忙注册商标、囤积居奇来谋取暴利,进而催生了一批闲置商标。

闲置商标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商标资源,也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盘活这些闲置商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