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起眼的烧饼,而如今,却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一个品牌,在一家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缙云烧饼办里,挂上了3幅地图:一幅红点遍布的浙江地图、一幅多点开花的中国地图以及一张已有落子的世界地图。这也印证着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底,缙云烧饼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烧饼师傅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烧饼品牌示范店多达431家,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欧美、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

缙云县东方镇岱石村村民樊文锋的命运,就和这组数字紧紧连在了一起。早些年,因患有较严重的脊椎病,39岁的樊文锋只能靠打散工为生,年收入不足万元。年纪轻轻便被列为低收入农户,让他心里既失落又不甘。


在镇、村干部帮助下,樊文锋报名参加了缙云烧饼师傅技能培训。今年春天,在收到县里免费赠送的烧饼桶后,他在绍兴市区摆出烧饼摊,每月收入近6000元,不仅摘掉了低收入农户的“帽子”,还助力家乡小吃走出缙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缙云烧饼这块金字招牌,给了岱石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极大信心。蒋水华说,过去村民们远离家乡,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做烧饼。现在不一样了,今年总投资700万元的小流域整治项目启动,村庄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来来往往的游客多了,许多村民想把烧饼桶摆到家门口,“逛着村、吃着饼、看着景,是乡村看得见的美好愿景”。

为降低农户创业就业的难度,缙云烧饼办建立3个基地,编制教材、聘请名师、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同时专门针对低收入农户制定了项目扶持标准,实施零门槛产业扶持,只要申报就能获得1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补助。如今在缙云农村,要增收就找烧饼办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缙云烧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东方镇农民率先利用桑园、葡萄园及其它果园闲季套种芥菜、生产加工梅干菜。2017年,全镇已发展到芥菜种植2000多人,种值面积近3000多亩,梅干菜产值达2300多万元。其中,60岁以上老人参加“闲地淘金”占70%以上。为了让老人能省力省时地生产梅干菜,去年东方镇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20万元,为农户统一购买了洗菜机、切菜机、腌菜桶机械设备,菜干生产有了质量控制,减轻了劳动强度,激发了菜农的积极性。

遍地开花的烧饼店,也激活了缙云菜干、烧饼桶、炉芯等原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在东方镇四方村,当地124户低收入农户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在自家田地上种植芥菜,制作菜干出售,实现增收。

过去在乡村有许多特色产业和手艺,却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化建设,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产业的生命力。”应耀强说,如今通过原料标准化、原产地供应等方式,一条以缙云烧饼为龙头,带动乡村全产业链的致富路线,已然清晰可见。

相信未来,这样的地域性品牌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大,更多的企业会选择品牌很大于选择产品,因为只有品牌强大了,才能更好的推广和带动地方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