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阿里巴巴、小米都注册了哪些奇葩的商标?小编也曾在知乎上被邀回答这类问题。众多答案中一定少不了阿里巴巴注册的“阿里家族”:阿里爷爷、阿里妈妈、阿里奶奶等等;小米也不遑多让:红米、黑米、玉米、蓝米、爆米花等“米家族”。


知名企业筑起“商标护城河”


其实,除了阿里巴巴和小米之外,还有不少知名企业的商标注册情况都呈现这个趋势,比如老干妈,就曾围绕核心品牌“老干妈”筑起了一长条的“护城河”:老干爹、老姨妈......就算是这么全面的保护,也免不了存在漏洞,导致不少的商标被抢注,傍名牌,蹭热度的现象仍旧避免不了。

商标囤积这门“好生意”,你敢尝试吗?

虽然这些商标看上去引人发笑,但是背后却是一种心酸。即使这些知名企业对商标保护万分重视,但仍旧无可避免抢注问题,商标纠纷问题。


谁在注册商标?谁能注册商标?


最近,因为B站知名up主“敬汉卿”姓名被抢注的问题,引发了一波“网络昵称、姓名被抢注该如何维权”的思考,也引起了大家对“商标抢注”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商标注册遵循在先原则,只要通过国家商标局的审核,就能享有商标使用权。这也导致某些突然爆红的名称会突然之间就被抢注成商标了,而等当事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只能向商标局提起异议或者无效宣告了。就比如“乔碧萝殿下”因直播期间出现的bug导致意外曝光真实面容,在网上一炮而红,随后马上就有人注册了“乔碧萝”、“乔碧萝殿下”商标。


根据去年的商标申请量,在排名最多的前100实体中,腾讯高居榜首,榜二竟然是一家广州的批发业企业,申请量达6000多件。这让人疑惑:这些公司真的能用得到这么多商标?难道不属于囤积商标吗?

商标囤积这门“好生意”,你敢尝试吗?

广州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曾抽查过该企业是否存在商标违法行为,最终却未认定存在问题。


有律师表示:有些公司虽然非常小,但也可能会申请成千上万的商标,主要在于公司注册商标的上限是没有规定的。从理论上来说,商标和商品的紧密相关的,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小公司可能不需要这么多商标,也可能没有这么多商品。因此,这些公司申请大量商标可能是为了收益。


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商标转让获得的收益。比如“芈月”商标的转让,郑州小伙王超读完小说《芈月传》后,看中“芈月”两字,花了4000多元将其注册成为商标,并打算以此开一家蛋糕店。随后,大家都知道《芈月传》电视剧大火,商标价值水涨船高,广东一家食品企业为获此商标开价100万元。


从律师的说法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囤积商标,但是商标转让这样的情况却是避免不了的,也就导致商标囤积现象的剧增。


大量囤积商标,如何界定“越界”?


企业大量注册商标是否是在囤积商标,又或者说怎样认定该企业是囤积商标?


相关律师表示,这点主要是看商标侵权方的恶意侵权较明显,那么会有囤积商标以盈利的可能。


囤积商标在前几年或许是个“好生意”,但是在近两年,囤积商标作为转让的情况却发生变化。


法律法规对“囤积商标”的规定

2019年2月12日,国家商标局就《关于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定明确强调,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需要,申请商标注册。短时间内大量申请商标注册,明显超过合理限度,会被视为“非正常申请注册商标”。


在4月23日,《商标法》部分条款修改,新增“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该条款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大量申请商标的限制,在最近的商标成功注册率上就有体现,对比2017年和2018年商标申请量前十的公司,2017年申请的成功率远高于2018年。

商标囤积这门“好生意”,你敢尝试吗?

商标注册成功率的低可能是因为一部分的商标还处于审查流程中,除了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大企业,其中可能就存在“商标投资”,以转让商标获得盈利为目的的公司。


随着我国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司法的不断完善,相信这类囤积商标的企业或者这类现象会逐渐减少,为了更好的维护知识产权环境,我们也应坚决杜绝“恶意”行为,努力打造品牌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