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顾名思义,就是顺路搭你一段。多么方便又快捷低碳。然而,在出了两起安全事故之后,滴滴顺风车下线了。直至今日,也依旧没有上线。


387天了,滴滴顺风车还没来

它何时上线?程维没说,柳青也没说。相比于公众对于顺风车的期待,滴滴自己也着急。 在7月18日滴滴开放日,顺风车总经理张瑞间接地表了个态: “下线的这325多天,滴滴顺风车整合了上百个安全功能和策略,迭代了12个版本,优化了226项功能。 ”言外之意是,滴滴顺风车已经阶段性万事俱备,只差一个时机。

All in 安全的一年,滴滴顺风车能否归来?

于滴滴而言,顺风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当安全问题成为滴滴的立根之本时,为何滴滴还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力保顺风车上线? 顺风车对于滴滴来说意味着什么? 又将走向何方?


包围重重,滴滴慌了

随着顺风车下线,滴滴运力的减少,导致了其市场份额的变化。当滴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便给其他的玩家创造出了机会。在滴滴顺风车下线后,嘀嗒、哈啰的顺风车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嘀嗒平台涌进100万注册车主,哈啰在6个城市试运营顺风车,车主招募注册量在20天内破百万。


网约车新势力也迅速崛起,无论是通过提供运力进场的曹操专车、首汽约车,还是侧重调度的聚合平台高德地图、美团打车,虽然说订单量上还不足与滴滴抗衡,但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据晚点LastPost此前的报道,滴滴平台的日订单为2400万,曹操专车为40万单,首汽60-70万单,美团50万单,百度地图15万单,高德70万单。除滴滴外的总订单量超过230万单,已经占比达到滴滴的1/10。反观滴滴,在2017年日订单就达到了2500万单,如今并无大的增长。

All in 安全的一年,滴滴顺风车能否归来?

在这场运力提升与规模大战中,滴滴显然已十分被动。如果放任其他顺风车平台野蛮发展,将来一定会反过来威胁到滴滴的出行份额。


慎之又慎,不敢懈怠

滴滴在顺风车的发布会上,承诺要让顺风车回归本质,更加地真实、顺路、安全。滴滴此次整改,在“更顺路”上的措施包括取消附近选单功能、限制每日接单次数、司机常用地点设置,这些措施基本上把顺风车城内的场景定位在上下班。上下班场景中的顺风车安全度确实会高很多,但是符合场景的车辆数也会减少。


在路线和订单次数上限定严格,会排除掉之前很多的“专职”顺风车,净化顺风车司机环境,但也会给真实的顺风车出行加高门槛,损失一部分运力。滴滴却不得不面对这部分“失去”,毕竟顺风车现在需要绝对的安全。


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滴滴也并非纯投入无回报。很多人认为网约车没有壁垒,只要烧钱补贴就能建立起来。其实滴滴经历这么多的磨难,每一步都会成为壁垒。当滴滴建立起一整套的流程后,对手再想要反超,在安全和匹配效率上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All in 安全的一年,滴滴顺风车能否归来?

这种竞争壁垒,会让滴滴的平台角色更加凸显,小运力会更加倾向于入驻滴滴,由滴滴统一调度,而非自己再造平台。一年很快过去。而一年之前程维在内部信中坦白,“好胜心盖过了初心,狂奔的发展模式早已种下隐患。内部体系提升跟不上规模扩张,就像灵魂跟不上脚步”,与这325天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比鲜明。对于顺风车,怕是真的,需求也是真的,也许这次滴滴的用心,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