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高企是实力的一种体现,这块国家级资质的“硬招牌”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合作伙伴的质量。但近年来,既能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科研经费支持,又能提升品牌形象的“高企”,出现了“申报数量缺乏”的现象,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申报数量的缺乏可能是:


1、新设立企业的增速减慢  企业遭遇到的申报困难和某些乱象




“高企是企业研发创新实力的体现,也是市场竞争中的一项资本。”申报高企必须要经过第三方审计,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基本的要求,有实力的企业都会把高企当做一块“金字招牌”、及时申报。





发展势头良好、成长性好的企业对高企的申报热情也更高,多数在几年前就顺利申报。





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尤其是部分财务制度尚不健全、还凭现金交易的乡镇企业、家族企业,对高企的政策了解不足,即使符合条件,也并不想“找麻烦”。





“三道门槛”难跨过






好处这么多,为何还有不少企业“不为所动”?





1、费用、审计、专利


这三道门槛,卡住了不少企业。有的企业一看要第三方审计,立刻打退堂鼓。申报高企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有不良信用记录,若有其他企业举报,也难以通过审核。同时,总计约五万多元的费用、申报所需的人力也让一些中小企业力有未逮。“连续三年的减税金额肯定不止五万元,但有的企业确实缺少长远的眼光。”









2、企业“吐槽”申报的点




而让企业“吐槽”最多的,还是高企对于专利的要求。对一些工艺制造型企业来说,工艺制造过程的专利不仅很难申请而且也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专利必须公开,对企业来说,想保护某些生产环节,不如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对待。”从知识产权的维权角度来说,商业机密对企业更有利。“发明专利的审核最长需要两年左右。”申报专利和申报高企的时间若叠加起来,耗时更长,时间成本较大。





破解误区,加大培育力度




高新技术企业的评选并不意味着局限于“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其实评价的是企业。对科研的管理、投入和产出。“不少人对高企的理解有误区,其实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也很大。”





对高企的评选,应更注重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发展需求,“技术并不能决定一切”,对于研发体系、创新体系的管理同样重要。







对企业来说,面对专利申报和高企申报的困难,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




(1)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帮助落实高企减免税及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




(2)相关机构和政府联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等。